吉林:免耕播种机热销 耕地保护带来“商机”-云顶国际8588yd

吉林:免耕播种机热销 耕地保护带来“商机”
时间: 2020-05-15 08:36:24      来源: 新华社
分享本页至手机

  新华社长春5月15日电(记者薛钦峰、徐子恒)眼下正值东北农村耕种时节。在吉林省一些农业大县的田间地头,拖拉机牵引着免耕播种机在覆盖着秸秆的土地上进行播种。这是正在兴起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今年,吉林加大了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不仅带动免耕播种机热销,还让不少种粮大户看到保护耕地带来的“商机”。

  保护性耕作通常指秋收后用玉米秸秆覆盖地表,春天不翻地、不起垄,直接用免耕播种机进行免耕播种。去年,吉林推广保护性耕作达1000万亩,预计今年将达到1800万亩。记者在吉林梨树、双辽、榆树等多个农业大县走访发现,免耕播种机很受农民欢迎,成了抢手货。

  今年2月初,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便复工生产。由于免耕播种机销量猛增,工人们一直加班加点赶订单。有的农民一时提不到现货,干脆留在厂里,边打工边等。

  公司总经理杨铁成说,得益于保护性耕作的大面积推广,今年以来企业免耕播种机的销量超过4000台,订单排得满满的。

  在吉林省双辽市,学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这几天正驾驶拖拉机牵引着免耕播种机在田里播种。只见拖拉机在铺满秸秆的土地上快速驶过,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气呵成。

  学文农机专业合作社已采取保护性耕作多年。合作社负责人张学武说,这种耕作方式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保墒,减少土壤风蚀。“每公顷土地少施20%化肥,仍能实现增产10%。玉米抗旱、抗倒伏能力增强。”

  这几年,合作社陆续添置了多台新型免耕播种机。张学武说,相比以前,现在的免耕播种机播种速度更快,播种精度更高。“一个坑能精准种下一颗种子,遇到漏种的情况,播种机还会自动报警。”

  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不仅让黑土地得到保护,玉米产量更稳,还给不少农民带来了“商机”。

  梨树县嘉兴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除了流转100多公顷土地,还为农民代耕了150公顷玉米。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不少农户看到效果后,把自家土地交给合作社代耕。合作社负责人于海江说,一公顷地收几百元的代耕费,一年算下来能增加几万元收入。

  吉林省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在采取保护性耕作的同时,还通过种养结合将牛粪和玉米秸秆堆沤发酵成有机肥施到地里。通过有机种植,该联合社的鲜食玉米品质更好,卖到全国各地,价格是普通玉米的好几倍。联合社负责人李德乐说,通过保护黑土地,联合社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地效益明显提高。

本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网云顶国际8588yd的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网吉林频道 云顶国际8588yd的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云顶国际8588yd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4008云顶国际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6 jl.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87250
网站地图